专业原创精品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之最

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

发布时间:2023-05-10 08:54:15源自:网络作者:zl001阅读( )

探索庭摘要:网站小编kaka据网络最新关于“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导读:网站小编根据网络最新关于“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的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细节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岷江中游灌县附近的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这种无坝引水为特征,还在使用的防洪灌溉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非常引以为豪。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相传是公元前250年的秦代,[bai]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领劳动人民所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大禹治水拯救了整个成都平原,这才有了天府之国,这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人的智慧结晶。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和飞沙堰溢洪道三项主要工程以及成千上万条于支渠和分水堰组成。“鱼嘴”是建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因前部伸入江中,扁平如鱼嘴而得名。它把从高山峡谷滚滚而来的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来排泄洪水;内江是岷江别流,即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来灌溉农田。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岷山南麓,穿越上游深山峡谷,流至灌县城西进入成都平原。成都平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岷江至此,骤然开阔,河床坡降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江水从上游挟带来的卵石、泥沙,便在这里大量积存下来,造成河道淤塞。每遇雨季,河水常常泛滥成灾,而枯水季节,平原上又易遭干旱。都江堰就是为了解决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害而兴建的兼有防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采用竹、木、卵石修建,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维修费用低廉。用这些材料做成的竹笼、石砾等,可以截流、调水、分流、护岸,这在施工技术上也是一件杰出的创举。在长期的运用和管理实践中,人们还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后来又作石犀和卧铁,作为每年修淘滩的控制高度,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这里成为富饶的沃野。都江堰灌区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不断改造扩大,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都江堰灌区面积已扩大到近600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 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

热门世界之最

美词佳句

© 2013-2020 - 世界之最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3485号-5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世界之最图-世界之最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世界之最图片

世界之最控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之最

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

作者:zl001 时间: 2023-05-10 08:54:15 阅读:(0)

探索庭摘要:网站小编kaka据网络最新关于“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导读:网站小编根据网络最新关于“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仍在使用”的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细节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岷江中游灌县附近的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这种无坝引水为特征,还在使用的防洪灌溉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非常引以为豪。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相传是公元前250年的秦代,[bai]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领劳动人民所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大禹治水拯救了整个成都平原,这才有了天府之国,这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人的智慧结晶。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和飞沙堰溢洪道三项主要工程以及成千上万条于支渠和分水堰组成。“鱼嘴”是建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因前部伸入江中,扁平如鱼嘴而得名。它把从高山峡谷滚滚而来的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来排泄洪水;内江是岷江别流,即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来灌溉农田。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岷山南麓,穿越上游深山峡谷,流至灌县城西进入成都平原。成都平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岷江至此,骤然开阔,河床坡降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江水从上游挟带来的卵石、泥沙,便在这里大量积存下来,造成河道淤塞。每遇雨季,河水常常泛滥成灾,而枯水季节,平原上又易遭干旱。都江堰就是为了解决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害而兴建的兼有防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采用竹、木、卵石修建,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维修费用低廉。用这些材料做成的竹笼、石砾等,可以截流、调水、分流、护岸,这在施工技术上也是一件杰出的创举。在长期的运用和管理实践中,人们还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后来又作石犀和卧铁,作为每年修淘滩的控制高度,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生产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这里成为富饶的沃野。都江堰灌区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不断改造扩大,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都江堰灌区面积已扩大到近600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工程